[每周一例]斑点叉尾鮰混合感染孢子虫和爱德华氏菌死亡 |
出处:利洋水产 作者: 水产养殖网 2022-08-11 14:08:00 |
[病例650]广东佛山高明区东亨村有一斑点叉尾鮰养殖塘,面积12亩,水深1.3米,配3台1.5kW增氧机(图1)。2021年3月18日放鱼苗5300斤,规格14尾/斤,数量7.9万尾,期间陆续有死鱼及卖鱼,至2022年4月6日估计存塘1.6万斤。         2022年4月6日,晴,水温22.9℃。死鱼增加至7尾(前几日偶尔死鱼2~3尾),多数死鱼为小规格鱼。正常投喂200斤料/天,上午投喂一餐。上午10点快速水质测试盒检测水质指标:pH值6.5,氨氮无,亚硝酸盐0.01mg/L,水呈黄泥浊。         4月7日,晴,死鱼12尾。客户反馈死鱼体表正常或鳍条充血,肠道充血。上午外泼“速解安”12包+“激活”20包,下午“永乐碘”9瓶。         4月8日,晴,死鱼15尾,外用“激活”20包。取3尾发病鱼观察均为体表点状褪色、脱黏(图2),鳃丝贫血发白、末端淤血(图3),鳃部感染大量尾孢子虫、个别指环虫(图4、图5);肝脏局部淤血肿大或贫血发白,脾脏淤血肿大,肾脏发白,空肠空胃(图6)。接种病鱼的肝、肾、脑于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(TSA)经28℃恒温分离培养42h,肝、肾、脑等组织均分离出浅灰色、半透明、针尖状的小菌落,经16s rDNA鉴定为鮰爱德华氏菌(Edwardsiella ictaluri)感染(图7)。         4月6~9日 ,停料。         4月9日,晴,死鱼25尾,以小规格鱼为主。刚上浮的死鱼体表无明显病症,死亡一段时间则鳍条发红。         4月10日,晴,死鱼50尾。         4月11日,晴,死鱼80尾,使用“倍力灭”5瓶。         4月12日,晴,死鱼80尾。         4月13日,晴,死鱼105尾。         4月13~15日,连续每天内服“氟多力”1包+“菌毒好迪”2包+“三黄散”1包,拌100斤料。         4月14日,晴,死鱼85尾。         4月15日,晴,死鱼85尾。         4月16日,阴,死鱼50尾,外用“永乐碘”9瓶+内服“三黄散”16包。         4月17日,阴雨,死鱼18尾。         4月18日,阴雨,死鱼2~3尾。         4月19日,阴雨,死鱼2~3尾。         4月20日,阴雨,无死鱼。         4月21日,阴转晴,水温22.6℃,无死鱼。
分析:1、本地区斑点叉尾鮰为轮捕轮放养殖模式,存塘鱼规格大小差异悬殊,常容易出现大规格鱼由于投喂过量导致肠炎,小规格鱼苗体质弱,更易感染寄生虫后继发细菌病引发败血症。         2、该病例斑点叉尾鮰前期零星死亡,4月份死亡量开始增加,发病鱼均为小规格鱼,经诊断为孢子虫、鮰爱德华氏菌混合感染引起。发病后采取停料,减轻鱼体肝肠负担,后及时解毒抗应激,改善水质,再配合外用、内服消毒抗菌,控制死亡量。(利洋研究所二室 杨利召 利洋水产药店 九江店 林福森 提供2022.08.11)

 (本文已被浏览 2578 次) |
|
|
|
文章分类 |
|
|
|
|